科技
-
華思睿:被馬斯克玩壞的Twitter,還能活多久?
他一人就可以決定這個在全球擁有數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平台的最終命運,沒有人可以阻擋他。
-
意識是甚麼?能創造藝術的人工智能有意識嗎?
機器人不能證明自己不是哲學殭屍(不過你也不能)。
-
「天上有雲、中間有網、地上有格」——中國監控國家的誕生
一個個攝像頭構建起龐大的數字利維坦,普天之下,莫不在網格之中。
-
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
人臉識別系統無處不在,我們似乎已無法抗拒一舉一動被記錄下來;但這些模擬人腦的演算法,其實遠非牢不可破。
-
讀者來函:當中國人民遇到AssangeDAO
「營救」反而成了賭局中不被強調的目的。
-
STS,科學爭議與反思
「清零」VS「共存」:看似二選一,其實沒得選
科學上的新證據還在不斷冒頭,治理上的矛盾已經開始出現。
-
STS,科學爭議與反思
廖英凱:科學折翼——台灣公投,知識為何沒能終止政治對決
超然於單一政治的多元科學立場,為何在泥漿中不得要領?
-
NFT的世界:一個不成熟的加密貨幣「玩具」,究竟能給人們帶來什麼?
「不應該假設NFT按當前的形式在經濟上是可持續性的,需要經歷多個寒冬,人們才能真正理解長期可持續的NFT會是什麼樣的。」
-
用時間工具抵抗焦慮的人
「工具最大的迷惑性是,當你拿起工具的時候會以為掌握了某種能力。」
-
2021年的加密貨幣世界:革命的跡象,還是偉大的泡沫?
即使加密貨幣是泡沫,它也當之無愧,會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泡沫之一。
-
專訪以太坊創始人: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也許未來並不是一種技術完敗另一種技術,但數字生存著的人們,應該有選擇的自由。
-
「我的隱私,你的生意」
TikTok橫掃歐洲——「最嚴個資法」GDPR怎樣審視中國互聯網巨頭?
兒童安全官司、直播打賞亂象、數據跨國傳輸隱憂⋯⋯TikTok在歐洲,一面衝破上億用戶、一面被縝密審視。
-
取消加班也治不好內卷,互聯網打工人說「真的停不下來」
「我們說內卷的時候,其實就是內耗,就是並沒有把盤子做大,而是在同樣的事情裏互相侵蝕。」
-
鴻蒙意味著什麼?
是否能不再重複中國自主操作系統研發的尷尬循環?
-
中國高校為什麼要建立未來技術學院?
學院裏面有怎樣的未來?
-
首代中國虛擬偶像,和她的「續命」人
粉絲賦予虛擬歌姬形象、聲線、性格、命運,甚至價值觀,然後為此選擇愛恨,並爭吵不休。
-
Metaverse元宇宙近在眼前了嗎?
超越真實的虛擬,成為了互聯網未來形態一種熱門想像
-
誰在操縱虛擬貨幣投機狂潮?
過去一週,有多少人不再愛慕馬斯克?
-
大陸在線教育迎來最強監管,但家長的焦慮能管住麼?
瘋狂增長的資本,逐漸收緊的政策,和焦慮的中國家長。
-
《愛·死·機械人》回歸:講科幻有哪些方式?
科幻怪談下的人類文明。
-
香港年輕菜鳥炒股熱:我還有理想,只是多了一個錢字
「我不是對香港絕望, 而是我發覺如果我盡快做到(有錢), 我就會變成有希望的人。」
-
蘋果隱私新規到底改變了什麼?
幾乎是舊互聯網世界賴以生存的全部。
-
中國發射的空間站核心艙代表著什麼?
懸掛五星紅旗的空間站中會播放東方紅麼?
-
該如何獲得NASA的登月訂單?
外事不決問伊隆。
1 /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