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
在台菲律賓移工的疫時生活:隔離、禮拜與虱目魚酸湯
她不知道隔離所的設備如何,不知道病情會不會惡化;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無法上工的隔離期間,公司還會不會發工資給她。
-
電話為何打不進去?台灣防疫人員親述防疫困境
「很難過的是,甚至有民眾說我們那麼晚通知,才是造成疫情擴大的原因,把過錯推到第一線人員身上。」
-
台灣單日確診破萬,對症藥儲備、中重症患者治療,有哪些隱患?
對症藥物和胸腔內科醫師的短缺,是最大隱患。
-
快篩為何難買?台灣是否適合大量快篩?
對檢驗量能不足的國家來說,快篩可以作為即時檢測、通報及隔離的好方法,並防堵變異病毒入侵。
-
在台烏克蘭女性募資:讓戰爭中未被看見的女性得到幫助
上線10天,「烏克蘭女力在台灣」募得76萬台幣。她們優先選定資助三個組織,主要針對婦女及孩童。
-
台灣單日確診破千,兒童打不打疫苗?
父母們擔心疫苗不夠安全,又覺得小孩確診Omicron多為輕症,是否要冒著疫苗的副作用風險來施打?
-
台灣逾1.9萬人自學:「逃避學校」、「花費不菲」,自學開啟哪些可能?
「如果對人或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就會緊緊抓著主流價值觀不放。」
-
專訪陳健民︰在台不知歸期,從迷茫到接納,63歲的第二人生
「現在都有迷茫,但比較能正面去面對。方法是投入生活。」
-
二二八75週年 | 促轉會將解散,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完成了嗎?
「時間就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
-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所有美麗與醜陋的,怨恨的與溫暖的,都一再提醒人心的多面。
-
台灣遇十年來最嚴重蛋荒,蛋農為何不願增產?誰來決定雞蛋售價?
「農委會曾找養雞協會、雞農一起開會,在場的業者都認為,凍漲、補助不是最好的方法,回歸市場機制、讓蛋漲價就可以了。」
-
Lunar New Year vs. Chinese New Year,我們過的是同一個農曆新年嗎?
在New Year前面該用Lunar還是Chinese,成為台灣網民的應節爭論。虎年第一道二選一難題,比想像中還要複雜。
-
過年好焦慮:做「逆媳」、被出櫃,不完整的人生=失敗的人生?
「過年團圓在舊時代來說是很重要的事,但年輕世代認為把生活過好比團圓更加重要。」
-
當台灣政府背書蔣經國七海園區:一場關於「反共」的價值真空
當轉型正義與和解工程仍在半路上,我們該怎麼共同面對蔣經國對台灣留下的遺產?
-
華燈初上,她們在日式酒店裡「販賣愛情」
「在這裡有不幸的人,也有幸運的人。」
-
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雖然製造業的附加價值提升不少,但近年吸收就業人口的,主要還是附加價值率成長緩慢的服務業。
-
王宏恩:台灣公投——綠營基本盤更穩固,但或喪失青年吸引力
已經不滿或者仍在觀望中的選民,在民調時說要投同意票,但最後選擇不去投。而觀望很可能轉化為不信任。
-
STS,科學爭議與反思
廖英凱:科學折翼——台灣公投,知識為何沒能終止政治對決
超然於單一政治的多元科學立場,為何在泥漿中不得要領?
-
四問台灣公投:選黨不選事?什麼議題「適合」公投?
公投和民主制度不只為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而是讓人民有知情、討論和參與決策的權利,也有制衡公權力的機會,重要的是過程。
-
周芷萱:高嘉瑜被家暴變「網軍」風暴,傳統政治真的關心性別問題嗎?
只有當性別、家暴等可以被獨立看待、不需要用陰謀論博眼球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接觸到這些問題的核心。
-
影像 : 疫苗施打日與夜 超市商場火車站
為了刺激打氣,台灣政府近日開始在車站、賣場、政府大樓等公共場所設立機動接種站,並祭出「打疫苗送禮券」的措施。
-
遁逃與超脫:投入身心靈產業的年輕人(下)
「我們都把身心靈當成謀生工具啊,所以問題不在於能不能拿來謀生,而是態度。」
-
遁逃與超脫:投入身心靈產業的年輕人(上)
「療癒不是拿來檢討任何人,而是寬恕過去自己發生的所有事情,就算無法原諒做那些事情的對方,至少接住當時那個脆弱的自己。」
-
北京進口封殺令下,誰來解救萬噸台東釋迦?
中國海關暫停從台灣輸入釋迦和蓮霧,掀起繼鳳梨之後另一次水果滯銷恐慌,惟釋迦比鳳梨更依賴外銷,果農們今次又能否躲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