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
翁丁古寨的「幸福工程」: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消亡
面對鏡頭,楊建國慷慨激昂地說,他就想住在茅草房裏,家裏不疼不病,老人健康,還能開客棧賺錢,他已經脫貧了為什麼要搬走?
-
凱盛被查前後,諮詢公司與外資的在華困境
「現在是一個奇怪的邏輯,中國政府是不是數據開放?是。是不是工商開放?是。那查數據怎麼辦?查了就打擊你。」
-
【現場】打工博物館的最後一夜:沒有我們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未來
「講到李白的行路難,就正好是我們今天的心情。」
-
「脫口秀找到了不屬於它的觀眾」:中國脫口秀演員、觀眾如何看審查和舉報
現場演出的稿件都是很久以前就審批好的。我去年提交的稿件和上半年的稿件,都還沒有排到隊審批呢。
-
未講完的故事和異鄉人的自我確認:紀念萬瑪才旦
藏地的發展和變化還會繼續,我這個異鄉人借萬瑪才旦的作品做了幾次回家的夢。
-
「秦始皇來了」:政府以保育為由進駐鄱陽湖,以湖為生的人只能失落退場
「鄱陽湖就是一個大舞臺,沙霸、漁民、環保人士輪流在這裡表演。現在,輪到秦始皇登場了。」
-
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爭議的來龍去脈,以及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不論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是否對加拿大本國的政治感興趣,他們的生活將不得不被捲入未來的政治議題當中。
-
脫口秀行業風暴:「中式」冒犯,國家暴力認同,與「審查外包」
從民間無負擔舉報、分食流量的大小官方到外圍KOL,層層配合、形成了一套幾乎無縫隙的「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演出審查系統。
-
對男性,是團結還是放棄:五年後,中國#Metoo新一頁帶來的策略難題
這種悄然發生的策略變化,是一個頑固的性別權力結構下的女權運動所要遭遇的必然。
-
上海東海養老院:老人去世一年後,討要真相和賠償的家屬們
「你再混亂,既然事情發生了,你們醫院要拿一個錯了就錯了的態度來,要面對現實、解決問題,不是一味地迴避。」
-
中國文化圈#Metoo:3週、5位被指控、逾35位指控者,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端傳媒整理事件始末、報導,採訪到當事人及過去與現在的#Metoo行動者。
-
日本學者活動家阿古智子:在中國與香港的人權迷霧裏,她想做撕開口子的人
「人跟人之間可能還是平視比較好,什麼是正確、什麼是客觀⋯⋯人總是看不到後腦勺的。」
-
中國職業教育的困境:強制性的分流安排,與被污名化的職校學生
職業教育同時面臨着「政治上拔高」和「社會上污名」的迥異處境。一方面倡導「製造強國」,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嚴重的年齡斷層。
-
中國#Metoo運動又一站:文化界的昨日舊夢和取消清算
與女性主義親近的文化工作者被指責性騷擾。在否認、道歉之後,#MeToo運動的未來將會怎樣?
-
2023新聞自由指數:中國倒數第二,香港接近「嚴重侵害」|一分鐘數洞
被評為惡劣與受嚴重侵害的國家,這十年來從58個略增至73個。
-
參與式審查:網絡舉報、酷兒粉絲與中國耽美文化商業化的特殊結合
所謂「參與式審查」,是指網絡上的個人或群體,在國家政策和數字平台設計的推動下,積極地參與分散性審查的行爲。
-
「揭秘文心一言,AI時代的智能寫作利器」
文心一言創作的小說裏,單身女性凍卵起訴醫院勝訴,互聯網被裁員工順利找到新工作,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
「不能說中國不好,不能說外國好」:中國大陸出版業「逃避統治的藝術」
2022年中國大陸出版的新書品種數較2021年減少2.5萬種,其中原創新書減少5000種,引進新書減少2萬種。
-
異鄉人:告別對「鄉」的執念,與現實交手
我自知不能像他一樣痛快地文科生轉碼,慢慢接近一種平靜的生活。在混亂之中我能聽見內心的低語:人吶,有沒有不依賴國境的自由?
-
從內地生到「香港人」,再從香港到北京,一位新聞學院畢業生的流離與紀錄
保留下對「正常」的判斷,留下那些對「好」的記憶,嘗試去回答「我們何以至此」,將注定成為「我」和「我們」一生的功課。
-
北京無新聞:長峰醫院大火後,媒體與社交平台失聲的8小時
「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城市,居然等到晚上發通報才知道,這簡直就是『奇蹟』。徹底秀了一把管控能力。」
-
北京長峰醫院火災已致29人死亡,去世住院患者平均年齡71歲|Whatsnew
家屬大多表示不清楚親人是否在死亡名單;官方稱火災繫住院部內部改造施工作業導致,12人被刑拘。
-
專訪政治學家裴宜理(下):我對中國革命的興趣,在於它未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
如果回到歷史上的那些時刻,人們為了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巨大犧牲的時候,是否有一些方法,也許令人們最後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果?
-
提前還貸,提前為舊夢買單
買房、借貸、申請提前還貸,就像是一場連鎖反應,每一環實際上都難由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