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從年輕人偶像到「最不穩定因素」:反壟斷案背後的馬雲,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近年輿論認為,馬雲不止是一個「無良企業家」,而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用資本滲透進政治領域、掌控輿論話語權的資本家。
-
哥吉拉大戰金剛:怪獸包裝型態的演變,莫不是折射人類現實中的危機
是哥吉拉,是哥斯拉,甚至是酷斯拉,從東寶到傳奇影業,這隻核變怪獸不斷紀錄著人類的恐懼。
-
探索學院
什麼是「華語語系」: 從港臺、滿洲、跨太平洋看華語世界的去殖民與流變
「香港人在台灣生活,很容易被問你的中文講得好不好?這個中文指什麼?因為在香港很多人講粵語,那麼他們指的就是普通話。」
-
日久他鄉是故鄉:從「中國回教徒」到「台灣穆斯林」
從台北的盆地邊緣出發,可以看見台灣一頁層層疊疊的伊斯蘭歷史。
-
麥海珊:在電影裏講述,香港人的恐懼是有多少層?
「談恐懼,本身就是這樣的東西,本來就是個人、集體,很政治性,很私密、又很公共。」
-
鐵路事故後七日:回家
「把人帶出來,讓他們完整地走。」
-
肖美麗事件:「港獨」圍獵與「性別恐怖主義」
「這是男權分子對敢於站出來指認公共空間中男性日常暴力的女性的公然報復,是嫁接父權國家意識形態的集體仇恨。」
-
Gordon Mathews:留港教書,記得每天真誠活着的感覺
他說學生是他留港的原因,而學生在他身上看到一個真誠的孩子。「原來長大成人不一定要抽離、勢利……他是一個真誠生活的例子。」
-
三指禮的「作者」是誰?社媒時代,大眾文化提供的革命裝備包
但緊接著三指禮突然被政府宣佈禁止,人們開始因此被捕時,那個「興奮感」瞬間破滅⋯⋯
-
日本半導體人在中國:日美貿易戰教會了中國什麼?
「想在中國國內實現一切是不可能的。搞清楚自己國家的半導體產業在整體生態上處於什麽位置非常關鍵。」
-
端x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
學人對談|袁瑋熙 x 溫健民:政治失效後,香港人是如何抗疫自救的
因為不信任,所以超越了自己的潛能。
-
你的流量,誰的葬禮:香港明星在大陸變現的最後努力
巨星如劉德華、如近期正在香港消失的陳奕迅都得開抖音娛賓,那是對大家共同經歷過的那一段香港快樂時代的背叛?
-
華府傳真
專訪卜睿哲:為台灣的政治系統做一個診斷
「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可以展現給那些反對民主政治的人看」
-
蔡中岳:少了一張安全抵達花東的車票,我們都是倖存者
對於花蓮、台東當地人來說,讓當地人優先訂票的408車次,原本是四天連假中,返鄉的夢幻首選。
-
用記憶刻一座網絡墓碑,拼湊起逝者最好的模樣
去彼岸世界,還是賽博空間?
-
六張圖帶你看:台灣73年來最大鐵路事故,怎麼發生的?
截至3日晚間為止,死亡人數為51人、輕重傷者超過百人。搜救行動仍在持續進行中。
-
下一站,花蓮:太魯閣號旁的救災人員、計程車司機與紀念碑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想牽引這場災難走向隧道盡頭。
-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聽聽」關錦鵬:流行歌曲埋在電影裏的政治暗碼
回顧自1980年代開始,影視中的香港流行歌曲或顯或隱藏有政治信息,表面靡靡之音的流行曲,其實對政治敏感度從來不缺⋯⋯
-
記憶與自由:你不會是一百年前那個勇者吧?
在被黑暗籠罩的海拉魯大地上,林克只有一個任務:記得。
-
攝影人語
從失禁到治癒,香港攝影師出了一本《虎豹瑪莉》
「有時候一些好個人的東西,其實都已是回應時代。」
-
280萬人因疫情死去,我們卻在「哀傷海嘯」中感到麻木
像是站在沙灘上,看著悲痛的浪潮滾滾而來,見證著站在邊上的人被捲走;明明身在局中,卻又奇怪地感覺被移出局外。
-
《乘風破浪的姐姐2》:為什麼這一次文娛資本的算盤落空了?
當觀眾對女藝人「咖位」差別與在節目中的權力大小津津樂道,可能忘了這源於一種畸形生態:你必須足夠成功,才能獲得基本的尊重。
-
中大半山腰,一個中國研究聖地的死亡
「中心是幫助你了解共產黨的本質,但中國最不想你了解共產黨的本質,怎會讓中心生存?」
-
香港影視禁播時代來臨?當你為會打擦邊球而自我感覺良好
禁制、限制某部分人的權利,去區分出特權階級的優越,從而燃點更多人成為特權者的動機,主動配合施政,鞏固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