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
2021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要點:GDP,涉港「外部勢力」,與數字政府建設
「全面脫貧」之後的「十四五」會發生什麼?
由市民寫上心意的明信片,即將會郵寄到鹽田派出所並送給被關押的12位港人。 攝:林振東/端傳媒
-
228大檢控:當法例禁止,但聆訊內容與公眾利益掛鈎,傳媒應否仍作出報導?
有論者指「228大檢控」既然不設陪審團,那麼香港法例對媒體報導法庭新聞的限制還是否成立?
-
因變性被退伍的南韓軍人疑輕生亡,你如何看各國軍警中的 LGBTQ 困境?
軍隊要求森嚴的管理和鐵一般的紀律,這是否意味著在軍隊我們就應該拋棄對個人權利和小眾性向的保護?
-
17
大陸推「肛拭子篩檢」稱可以提高準確率引多國抗議,你能接受這種檢測方式嗎?
有意見指肛拭子篩檢是「無休止的羞辱」,你認為特定群組該有權利選擇以何種方式進行檢測嗎?
-
9
Netflix對白「換男友跟Taylor Swift一樣快」引熱議,這是「哏」還是性別歧視?
拿名人情史作為肥皂劇的橋段,你認為是事實陳述?是幽默?還是性別歧視?
-
35
法國里昂規定學校午餐暫時「除肉化」,外界擔憂損害兒童健康,你如何看?
你所在過的學校也曾有提供素食嗎?除肉化後的午餐會對孩童的健康造成影響嗎?
-
3
香港打卡熱點西環碼頭被封,海事處事前零諮詢引爭議,你如何看?
「公共空間」的範圍應當如何界定?城市中公共空間的重要性何在?
-
「禁片」導演王男栿:講述被政治化的愛國主義
「當政府告訴你要去看什麼的時候,你應該去看它沒讓你看到的那部分。」
-
「我的隱私,你的生意」
數據保衞戰:GDPR的三年之癢
罰單與投資、數據與國界、隱私與擾民⋯⋯實施近三年,GDPR的跨境「數據監管江湖」。
-
等牆來:Clubhouse真正「活」在中文世界的片刻
殘暴的歡愉和殘暴的結束,但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
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
微信求生記:炸群、轉世,以及公共生活的實踐
人可以向工具屈服,也可以改造工具
-
庭審現場
香港228記者手記:他們躲在後巷橋底,待囚車開近才衝出來喊叫
「大陸是溫水煮蛙。」「在香港,是把青蛙直接扔進一個油鍋裡,有的被慘烈的炸死了,有的旋即跳出來。」
-
【228大檢控】法庭批准15名被告可保釋,遭律政司覆核,全部被告繼續還押
15人的保釋覆核案件將轉移到高等法院,48小時內再上庭;戴耀廷撤回保釋申請。
-
專訪有線中國組:三代記者,十九載悲喜,一種失落的情懷
「陸路不行,我們坐船去。正路不通,我們坐電單車,在阡陌中過去,繞過山過去。」
-
三問藻礁爭議:藻礁究竟是什麼?如何成為藍綠對決戰場的?
短短數週之間,這片有千年歷史的海岸地形,成為台灣社會熱議焦點、政治對決戰場,甚至觸發關於「中共同路人」的公共討論。
-
南海爭議後九年,台灣鳳梨由市場寵兒成為「兩岸水果戰爭」前線
自中、菲「黃岩島事件」後,台灣鳳梨抓住機遇,一步步打開中國大陸市場。然而在今年春天,鳳梨歷史或許必須再翻過新頁。
-
Clubhouse「兩岸房」三日記:如果沒有牆,我們會跟彼此聊什麼?
有人戲稱,Clubhouse意外引發「1949以來兩岸最大規模的和平對話」,許多人第一次聽見了來自「對岸」的真實心聲。
-
曾國平:香港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是平行世界嗎?
一廂冷淡,一廂火熱?
-
趙家緯:台灣粉紅風暴、藻礁公投,為何專業決策沒在專業機制中解決?
機制是否失效了,才使此案必須面向公眾,走向尋求社會支持的最後角力?
-
盛世假面:雙重危機下中國勞工的困境
資本之所以能夠肆意掠奪,反映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勞動價值問題上的後退與「反動」,從而加劇了當前勞工的困境。
-
等牆來:Clubhouse真正「活」在中文世界的片刻
殘暴的歡愉和殘暴的結束,但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
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
-
我的面試官不是「人」: AI 面試求職記
人被機器挑選,然後成為養料
-
天光之前,天有多黑:音樂人黃妍告訴你香港九十後青年的乖與不乖
天多黑,都要與你通宵風裡兜轉⋯⋯
-
悼念吳孟達?悼念港產老戲骨?還是悼念舊香港電影神話?
繞開政治層面,讓我們回歸一個港產老戲骨「出入三界」的基本自我修養。
-
台灣電影在春節檔怎麼垮掉了:這年頭除非電影叫人一起哭,觀眾不會去戲院?
串流當道,但依然無法取代去戲院一起哭、或自己去秘密哭的電影「專屬體驗」,台灣電影從2021年起要學會面對這道習題了。
-
週末讀書
譯者手記|美國「解體」:系統失效下,普通人的多元面孔
他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天真的理想主義者,也在相似的困境中走上了分叉的小徑。
-
為何中國國產奇幻片變成了票房毒藥?
從2019年春節檔《神探蒲松齡》票房墊底,到2021年影片整體萎靡,國產奇幻片再也無法制霸春節檔。
-
讀者評論精選
讀者十論:反抗的樹苗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
特約企劃
學校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
「我找不到不參加的理由。」全港首批綠色建築學校樂善堂劉德學校歐耀輝校長接到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的宣傳品後,便主動報名。
-
特約企劃
每個時代都有暴風雨,我們如何面對?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戲劇,而經典的力量之所以動人,在於它超越時代、切中人性的精闢視角,讓每一代人都願意自其中再掘深義。
-
特約企劃
「真相」到底有幾多%是真?
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
特約企劃
跟隨台灣漫畫家的足跡,去二次元的台灣旅行
肺炎疫情讓世界停擺接近一年,禁足的香港人最想念的兩個旅行地點,常常是台灣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