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民寫上心意的明信片,即將會郵寄到鹽田派出所並送給被關押的12位港人。 攝:林振東/端傳媒
-
《天竺鼠車車》意外地獲得成年人喜愛,你也被治癒了嗎?
《天竺鼠車車》意外引起成年人的關注,你認為這部動畫的吸引之處在哪?
-
4
轉型免費入場、設施逐項收費,不再是主題樂園的香港海洋公園能否重生?
同是香港主題樂園,為何迪士尼樂園仍舊吸引不少人入場,但海洋公園卻頻頻收益受創?
-
25
打不掉,棄養,送人?中國女星鄭爽被指通過代孕棄養引爭議,你如何看?
有意見認為,鄭爽漠視生命是受父母長期以來教育方式的影響,你認為她的原生家庭應該對此負責嗎?
-
3
香蕉界疫情大流行:絕種危機再現,人類要為此負上何種責任?
紅香蕉、手指蕉、牛奶蕉,你是愛蕉之人嗎?你知道香蕉正在面臨一埸大滅絕嗎?
-
63
老高談尼采惹爭議,哲學研究者回應,你如何看一場意外掀起的尼采購書潮?
網絡炎上,老高的影片到底要不要較真?
-
16
信用卡公司停止向Pornhub提供付費服務,性工作者陷財困抗議,你如何看?
一群依賴 Pornhub 維生的性工作者,因信用卡公司停止向平台提供付費服務,導致收入大減,你認為他們抗議有理嗎?
-
武漢封城一週年
紀錄片裏的武漢封城《76天》,夾縫中定格的人性
一些細節讓萬里相隔的人們共情;一些細節又注定撞上經久的隔閡。
-
特朗普時代終局?
特朗普走了,但綠卡「戰爭」還未結束:反S386法案運動中的美國華人
持續兩年多的反S386運動,儘管相對於疫情與大選並不起眼,卻成為不少在美華人的第一次政治動員。
-
武漢封城一週年
紀錄片裏的武漢封城《76天》,夾縫中定格的人性
一些細節讓萬里相隔的人們共情;一些細節又注定撞上經久的隔閡。
-
武漢封城一週年
走過孤立、恐懼與愛情,醫生、康復者和抗疫官員的一年
「有時候覺得,我死在疫情那個時刻也蠻好的,因為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心更近。」
-
武漢封城一週年
疫情中的失親者:世界向前跑,他們留在了原地
劉璐不能理解,為什麼所有的相關部門都「談疫色變」,大家说「在中國就是這樣」, 但「憑什麼只能這樣?」
-
假資訊·後真相
謠言、假消息、陰謀論,香港如何跌入後真相旋渦?
「事實查核不能改變人們的偏見,除非(假消息)背後的訊息改變了。」
-
影像故事
圍封佐敦:疫情延燒,香港首次封區,鏡頭下的不安日常
圍封前居民連夜撤離,社會輿論質疑區內市民早已進行強制檢測,質疑封區成效。港府稱爭取48小時內完成檢疫。
-
拆解建制
獨家數據:前特首梁振英,如何成為建制最強KOL和政壇狙擊手?
七成貼文轟政治人物團體,名單超兩百人;高舉習近平語錄,追擊教育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如何從低民望特首躍變網絡紅人?
-
王浩宇下台後,台灣地方政治會進入「大罷免時代」嗎?
台灣史上首例「直轄市議員罷免案」過關後,後續的其他罷免案亦很快要進行投票。台灣的罷免制度公平嗎?它能讓台灣更接近民主嗎?
-
特朗普離開白宮的第一天,我們替你和台灣「川粉」們聊了聊
在《大紀元時報》遊行現場、在大學旁的咖啡廳、在商業區的辦公樓下,台灣「川粉」們訴說著對當前政治局勢的憂慮與理想。
-
選舉政治學
陳嘉銘:民主選舉,當輸家不再願賭服輸
民主選舉是不是“the only game in town”?
-
反代孕狂潮的偏見:隱身權貴、失足孕媽,和成為眾矢之的男同性戀?
狂熱的輿論扭曲了關於代孕的集體認知。反對代孕的大討論中,「誰在代孕」和「誰在消費代孕」的基本問題仍然充滿偏見和錯誤認識。
-
特朗普時代終局?
黃湘:激進左翼的「深層國家」論,如何成為特朗普支持者的動員令?
近四成美國人相信存在一個力圖搞垮特朗普的「深層國家」。共和黨人中,相信「深層國家」存在的人多達七成。
-
無所謂的虛擬,停不住的愛人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真實是什麼?
-
彈幕語言簡史:從「河蟹你全家」到「無悔入華夏」
B站成功了,彈幕不見了
-
Tuber 只有兩天:「合法翻牆」的48個小時
關於它的一切猜測,都是「牆」帶給人們壓抑與恐懼的倒映。
-
為黑人出聲——2020年裏那些讓人難忘的 BLM 抗爭音樂
如同在所有的平權鬥爭中一樣,音樂是 BLM 運動的預言、紐帶、產物和永不磨滅的迴響。
-
渣男也是成佛道?聽精神科醫師講講太宰治的藥和酒
身為一個精神科醫師兼書迷,我必須指出,太宰這段期間不時「斷片」的文字,「完全顯示嗑藥太多的戒斷症狀」。
-
音樂人專訪
說完道別之後,相信重逢——當我們和 RubberBand 談起新專輯
無法迴避的兩年,一首歌接著一首歌,新專輯《i》是這樣誕生的。
-
2020年終專題預告
與你一起,關注一個時代的碎裂與另一個時代的新生。
-
影像故事
圍封佐敦:疫情延燒,香港首次封區,鏡頭下的不安日常
圍封前居民連夜撤離,社會輿論質疑區內市民早已進行強制檢測,質疑封區成效。港府稱爭取48小時內完成檢疫。
-
讀者評論精選
讀者十論:與巨獸對決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
特約企劃
每個時代都有暴風雨,我們如何面對?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戲劇,而經典的力量之所以動人,在於它超越時代、切中人性的精闢視角,讓每一代人都願意自其中再掘深義。
-
特約企劃
「真相」到底有幾多%是真?
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
特約企劃
跟隨台灣漫畫家的足跡,去二次元的台灣旅行
肺炎疫情讓世界停擺接近一年,禁足的香港人最想念的兩個旅行地點,常常是台灣和日本。
-
特約企劃
《客風_漂鳥之歌》把演出看到最後,然後你自己作出選擇
台灣新古典舞團的舞劇作品《客風 漂鳥之歌》,本月將在「台灣月」活動中線上演出。